建造母舰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后期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需要系统性地完成蓝图解锁、资源积累和技术研究三个关键步骤。首先必须通过蓝图研究系统获取母舰设计图,该图纸通常位于高级技术档案的研究树末端,需投入大量比邻星币或完成特定任务链才能解锁。解锁后需确保基地达到7级以上并建造高级船坞设施,这是生产母舰的基础硬件条件。资源方面需储备至少50万金属、20万晶体和5万重氢,同时需提前规划好工程舰的采矿效率以避免资源链断裂。
母舰的建造过程分为主体结构和舰载机模块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需独立投入资源和时间。主体结构建造需消耗基础资源并占用大型船坞生产线,通常需要12-24小时完成;舰载机模块则需要额外配置战机生产线,且必须提前研发对应的舰载机技术。建造期间建议保持在线监控,及时补充因突发事件导致的资源缺口。技术值分配是提升母舰性能的关键,优先强化舰体装甲和载机容量能显著提升实战价值,而过度强化单一属性会导致战术适应性下降。
资源调配策略直接影响建造效率,推荐采用721载货型工程舰与中型矿车混编的采集模式。前哨站与高等级矿区对接可提升30%的晶体采集效率,但需注意基地迁移会暂时中断生产。在技术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同步研发防空导弹系统和曲率引擎能有效缩短母舰形成战斗力的周期。不建议在资源未达标时提前启动建造,否则会导致生产线停滞并浪费已投入的蓝图技术值。
母舰投入使用后需配置完整的护航编队,常规配置包括2-3艘防空型驱逐舰和1艘维修舰。舰队指挥值分配应保留至少20%余量以备战时增援,通过5艘增援功能可突破常规编队限制但会丧失曲速航行能力。母舰的维护成本极高,需持续保持3-5个工程舰专门负责燃料补给,在非作战状态下建议停泊在具有维修加成的对接点附近。战术运用方面,母舰更适合作为区域控制的核心单位而非快速打击力量,其舰载机群的攻击优先级设置需要根据敌方舰队构成动态调整。
后期发展应着重优化母舰的模块装配方案,每个模块插槽的选择都会显著影响战术定位。优先装配增加舰载机出击效率的航空指挥模块,其次是提升生存能力的装甲强化模块。科研基地需要持续投入资源研究母舰子系统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舰载机回收速度、防空火力覆盖范围等专项技术。母舰的采矿功能实际效率低于专业工程舰群,仅在资源紧缺时可作为临时补充手段。